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时间:2014/04/04 09:31:07 编辑:Ocean

如今市面上不乏改编自游戏的电影,然而改编自格斗游戏的电影却屈指可数。低水准演出令影迷大喝倒采,连游戏粉丝都不愿意买帐,为什么电影片商总是拍不出叫好又叫座的格斗游戏电影版呢?今天我们就整理下格斗游戏改编电影成为票房毒药的各种原因,看看到底是影迷太挑剔,还是片商不争气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曾经一度烂到嘘声四起的《死或生》电影

预算拖垮表现

制片预算关系着整部电影的水准,同时反应片商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程度。目前市面上的游戏改编电影绝大部分采用低成本政策,预算大概是数千万美元左右,和其他动辄破亿的强片相比显得寒酸不已。更惨的是,格斗游戏改编电影的预算甚至比其他改编电影还要低。

下面列出几部改编电影的预算给大家参考(单位为美金):

街头霸王??????????? 3500万

真人快打??????????? 1800万

真人快打2?????????? 3000万

死或生(生死格斗)? 2100万

街头霸王春丽传????? 5000万

铁拳??????????????? 3000万

2009年的《春丽传》成本居格斗游戏改编电影之首,却也只有5000万美金,在好莱坞等级并不算高,比起隔壁《波斯王子:时之刃》的2亿美金简直是少得可怜。片商对格斗题材缺乏信心而压低成本,制片小组拍起片来捉襟见肘,进而拖垮整部电影品质,观众的反应当然好不到哪里去。

制片公司不够坚强

既然预算不够多,打从台面上的演员导演监制配乐,到台面下的灯光化妆特效剪辑,制片公司全部会受到负面影响,连带压低观众入赏买票的意愿。公司素质不佳可能会酿成灾难,演员的演技不够出色,导演无法掌控剧情节奏,配乐无法烘托影片气氛,特效看起来粗糙滥制等等,让整部电影像是一个敷衍了事的半成品。结果就是内容贫弱又莫名其妙,票房收入就是一片惨淡,观众片商都倒楣。既然片商只愿意拿香蕉请猴子般的公司,当然只能催生猴子等级的电影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《街霸春丽传》除了巴洛克,笔者根本认不出其他角色是谁

剧本乏善可陈

格斗电影可不是从头打到尾,一份好的剧本绝对是必须的。电影必须利用剧情衬托格斗张力,深入人物内心博得认同,并控制故事张力来留住观众。然而格斗游戏改编电影的剧本却总是不甚理想,剧情老梗又好猜的《双截龙》,颠覆原作设定的《街头霸王》,沦于卖身材与恶搞的《生死格斗》,看得观众嘘声四起,粉丝下巴跌到地板上,玩家吐槽到无以復加。观众不奢求电影剧情能带来猛烈的感动,但是至少得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,别把观众当成傻瓜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1994年的《双截龙》内容颇为粗糙?

武打场面不到位

格斗游戏的卖点是让玩家亲自施展各种流派的武术,爽快又有参与感。可是这些精采的武术演出在电影里却经常走调,把精采的武术格斗给扭拧成廉价的花拳绣腿,原作的卡波艾拉或雾幻天神流忍术荡然无存,好歹跟游戏借几招来致意一下嘛!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《铁拳》武打场面让人振奋不起来

编剧似乎怕格斗场面太无聊,索性让角色打个一两拳就说句话或触发事件(打破玻璃之类),格斗节奏因此被打散。女性的格斗场面同样教人沮丧,事先套招的模样昭然若揭,不然就是过度依赖替身。与其说这是武术格斗,不如说是拳脚表演,完全热血不起来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女角的拳脚功夫感觉像是花拳绣腿

原作名气不足

如果原作的名气够高,改编的电影便能充满话题性。像是刺客教条或魔兽争霸的改编电影就是万众瞩目,那怕内容是好是坏。

然而格斗游戏从来就不是游戏业的焦点,名气远逊于其他名作,玩家或许会抱着游戏的爱而走进电影院,其他人大概就没有那种兴致。更糟糕的是许多人对游戏抱持偏见,对游戏改编的电影没有好感,甚至拒绝观赏:“我不要看游戏改编的电影”“那是宅男才会看的玩意”这类的意见比比皆是。游戏改编加上原作不够有名,电影票房难免因此下滑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铁拳的游戏知名度仍然不够高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真人快打算是不错的改编电影

电影风格不讨喜

风格不讨喜是格斗游戏改编电影的通病。片商似乎总是无法掌握原作风格,又喜欢加入奇特的桥段,使得整部电影风格都变了调,不仅玩家抱怨连连,还让其他观众退避三舍。

街头霸王电影版改编成反恐任务的动作片,生死格斗电影版以卖肉加搞笑为号召,春丽传正经八百地演出恶搞情节……片商真的认为这种风格的改编电影能够卖座吗?别闹了好不好?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3DCG电影可能不投观众的胃口


人物外观与原作差太多

片商难免为了符合民情而调整人物造型,可是电影版的选角总是和原作差之甚远,看起来根本就不是游戏的那位角色。我们可以理解游戏人物真人化的难处,毕竟肌肉纠结的高中生或童顏巨乳的美少女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,但是至少尝试一下吧。三岛平八不留刺猬头,美少女绫音变成黄脸婆,硬汉隼龙一整个吊儿郎当,人物特徵荡然无存,观众根本无法把他们与原作角色联想在一起,一般观众更难以对其產生兴趣,这点片商绝对难辞其咎,为什么不找更像样的演员呢?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电影版的风间仁少了招牌的刺猬头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生死格斗的童顏巨乳美少女綾音,电影版变成黄脸婆大婶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这位是《死或生》游戏的重要角色“隼龙”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至于这位则是电影版的隼龙……

使用二次设定(重塑角色)

游戏的设定不足以应付电影细节,片商便会使用二次设定来弥补原作漏洞。而改编电影都常会有滥用二次设定的现象。

生死格斗的綾音明明是日本高中生,电影却硬是将她塑造成欧美大婶(笔者顿时吓尿)。街霸中春丽的父母是中国人,电影里面却是混血儿……其他比较琐碎的二次设定如发型语言身材等等,多到不胜枚举,几乎将原作的设定完全颠覆,弄不清楚到底是改编还是原创。

既然要改编就应该忠于原作,打着改编名号却大搞创意设定,难免招致玩家的吐槽与奚落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电影版街头霸王的主角群

心仪的角色形象崩坏或没登场

格斗游戏改编成电影,某些观众会为了目睹心仪角色的活跃而前去捧场。不过笔者看过这些改编电影后认为,仅有少数角色能后符合玩家与观众的期待……像是真人快打中饰演刘康的仇云波就是一例。

相对地,大部分的游戏角色在电影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形象崩坏,拳脚功夫差劲又拙劣、开场5分钟就领便当、大咖变成跑龙套的路人,或是乾脆整个神隐之类的,简直是悲剧。心仪角色在电影里形象崩坏,令粉丝情何以堪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尚克劳德范达美饰演的凯尔,头发没有原作那么直挺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这位面容骇人的女士是街头霸王的春丽,太可怕了

接下来是比较戏谑性质的理由,提供给各位搏君一笑。

没有终结技

真人快打系列是以血腥暴力闻名的格斗系列,游戏里拳打脚踢会让对方血溅五步,击败对手后可以用终结技宰掉对手,满满的黑色幽默令玩家津津乐道。不过其改编电影《真人快打》缺乏原作的暴力风格,更没有血腥满点的终结技。就像料理没有放盐巴一样,看起来就是少了那种乐趣。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没有终结技的《真人快打》令玩家失望不已

女性胸围不足

为了迎合玩家的需求(?),格斗游戏中登场的女性都有着傲人上围,激战中的乳摇足以令观众砰然心跳。可是不知道是找不到演员还是请不到演员,电影里的女性上围实在教人沮丧,尤其是亚洲籍的人物,完全不能跟原作角色相提并论。

看见巨乳角色变成贫乳,观众的心都凉掉了……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生死格斗的蒂娜,游戏与电影的比较

求围观:为何格斗游戏改编电影多为票房毒药?

现实大概很难找到童顏巨乳的武打演员

结语

格斗游戏是以格斗过程见长的领域,设定与剧情并非其强项,不适合改编成电影,而且游戏改编的电影绝大部分采用低成本策略,格斗游戏的知名度又不及其他大作,电影号召力自然落居下风。回顾稍早的改编电影,2006年的《生死格斗》票房只有700万美金,2010年的《铁拳》则是低于100万美金,表现简直是惨不忍睹,惨赔的片商因此不愿再淌这滩混水,格斗游戏题材成为名符其实的票房毒药,这个污名短期内大概摆脱不掉了。

相关资讯
相关游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