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智能手机领域,联想用了两年时间从仅占国内1%市场份额,到目前15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其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已超越苹果,成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生产商。联想集团副总裁邵韬日前接受新浪科技专访,揭秘联想手机业务如何快速崛起。同时,他还对智能手机市场的独特之处、联想进军全球市场等话题发表了看法。
快速增长
我们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,第一款乐Phone,那时候确实是内部资源有限,只做了一款产品。那款产品也是倾尽心血做得。我们自己评价说,业绩不能满意,单款产品只卖了不到100万台,和我们最初的理想相比,差距很大。
从去年开始,我们加大了研发和团队的投入。在智能机取代功能机的过程中,我们通过千元智能机的方式取得了一定规模。这也是我们主要增长的一些动力。为什么去年联想智能手机的业绩上升速度很快?我觉得有两个因素。
一是,我们在渠道和通路的管理上。联想从做PC业务起家,一开始就采取渠道策略,我们对如何跟合作伙伴打交道,如何管理通路,如何迅速地建立好通路方面很有经验。
第二,运营商市场。我们一直是中国移动TD手机市场上第一位,市场份额是23%,而且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机。中国联通方面,随着联想第一款千元智能手 机A60跟着联通一起推广,双方都尝到了甜头。那款产品给联通带来了超过200万合约用户,联想在联通方面也排在第一位。中国电信方面,我们有详细的计 划,这一块正在快速追上。
从今天来看,运营商市场对整个市场影响越来越大,但是开放市场依然有很大空间,大概是一半一半的比例。这一点帮了联想一个很大的忙,我觉得我们是两条腿在走路。
手机业务盈亏平衡
手机业务的盈亏平衡,不是单个产品盈亏平衡的概念,单个产品都是盈利的,否则就是变成做慈善了。但是对企业来说,更关键的是你持续投资未来的时候。因为这是有一个时间差的,就是当期你看我投的这些钱和我的收入比,是不挣钱,但并不表示我当期不健康地经营。
今年我们有几个新的手机研发中心成立,还有武汉产业基地的建设,使得整个的投资看起来偏大,用收益一减,相对来说就不盈利了。不过,从未来来看,情况会越来越好,从2012年来看,我们应该能够达成既定目标。
在实现盈利的过程中,规模一定是有用的,因为规模在摊销大的投入。第一,从智能手机行业的研发来看,我觉得规模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第二,这也涉及到联想在中高端的产品,当市场机会越来越多时,盈利机会也会好转。
不做手机期货
联想总体上没有采取期货模式。用期货模式可以相对较好地规避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风险。联想以前做PC的时候,供应链一直是核心能力,这一块盯得很紧。
从零配件下单到手机出货,联想至少比行业平均周期短一个月以上。从这一点上讲,我觉得联想是有优势的,但是要和零库存的模式相比,还是没法比。毕竟我们这个还是有风险,只不过风险在可控范围内。
这一点上,我觉得我们还是正常的商业模式,而不是一个期货模式。在标准化程度上讲,现在手机行业面临的问题是,每一款手机由于设计不同,都会导致屏 幕玻璃的厚度和宽窄不同。这使得你从头到尾都在定制。唯一能做的是,当你规模大了以后,你在同档次的几个产品中,可以考虑这里面的通用性。
做PC的时候,芯片排得比较靠前,是最贵的部件之一。但是做手机以后,主要成本是屏幕。从联想来说,这些成本的因素对我们影响大一些,毕竟都是微利的。但是对三星或者苹果这样的厂商,几乎没关系。
苹果iPad的成本几乎是iPhone的两倍以上,但是价钱便宜很多。一寸玻璃就意味着一寸钱。玻璃要想做5个毫米厚是容易的,但要把它做到0.5 毫米,是靠化学蚀刻变薄的。打磨薄,切割完以后,边缘不稳定的地方,还得二次强化,这就更贵了。整个手机行业里面,苹果他们的毛利率受成本影响小一些,但 我们这种厂商受影响比较大。
手机行业特别之处
手机行业,我觉得还是很特别。特别之处在于,这个行业中两个最典型的老大(ARM和Andriod),我形容他们为丐帮的洪七公式的人物。他不出现,平时也看不着他,也不出来主持帮规。
ARM就把芯片架构授权一下,每颗芯片收你1毛多美金,这就是它的赚钱模式。我设计完了,你们拿出去试,试了行就用。 Andriod甚至是一个免费模式,用户一搜索就有钱,每次挣几美分。搜索完了,一年单款产品大概能产生10到20美金搜索的收入,我就挣那个钱,不收操 作系统的钱。
所以,行业两个最大源头厂商没有完全站出来说,我来主持规矩,我来制订行业标准。他们不做这样的事情,因为他们说他们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付这么大的人力、物力来做。
相反,PC行业的两个大佬做了非常多的事情,但东西贵。英特尔一颗CPU平均单价七八十美金,或者一百美金,微软一套软件授权收你几十美金。不过收完钱,其实他们做了很多事情。比如,专利风险的覆盖,如果有人找你打官司,他们就先给你扛了。
但今天你会发现,在手机行业没有人负责这些事情,只有系统厂商自己做这样的事情。系统厂商要负责行业标准化的认知、兼容性的认知以及所有专利风险的覆盖、所有软件的bug,而且所有人解了bug都不再共享。
所以,系统厂商在手机行业里面发挥的作用和用途要比PC行业大。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,手机里面的创新空间可能会大一些,因为你责无旁贷,必须得做这样的事情。
设计高端产品
联想不排除未来使用一个高端手机品牌的可能性,但是我们现在的大思路还是希望在Lenovo框架之内。其实这不局限我们的思考。我负责PC业务的时 候,也鼓励大家必须做好的产品,而且做高端产品。之前大家之所以没做到那个程度,可能还是有点偏中国式的思维——就是中国仿制品的思维。
为什么买你中国货,就是因为你便宜。要便宜,我就怎么对得起便宜。销售这么说,你就这么想,供应链就这么做,所以做成了一条“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”的循环,因为教育就是这样的。
但是从总体来讲,随着联想越来越自信,整个品牌在国内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强,我们整个团队也正在朝这个方面努力。其实,早期的成功因素告诉我们,也不是不可以,只要我们慢慢去做。所以,至于是不是继续用Lenovo品牌,我们都会坚持做高端产品。
现在我们为什么说规模很重要?规模就是让我们这帮人能吃上饭。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,大家没有温饱问题的时候,我们再看看小康是什么。
我们做高端产品也是这样,早期为什么顾不上?是因为这个团队要吃饭,要有一定的规模。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规模,在中高端产品上的发力,我觉得是不容怀疑的,只是说方式、方法还没特别清晰。
我在PC行业也做了十多年,我自己觉得在设计,在产品追求的更高层面上,有一个过程。我们身上的责任感一点都不弱,只是随着业务刚铺开,有一个顺序的问题,也有一个步骤的问题。
进军全球市场
联想手机业务在全球铺开做,压力主要在专利方面。华为和中兴做海外市场比我们有利,是他们现在有一定的专利积累,在交叉授权的时候会比我们好,但也不能说不交专利费。我们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专利谈判,一旦完成,我们就会大举铺开。今天我们在新兴市场已经铺开了。
倒不是说联想不愿意面临专利问题,而是因为电信行业专利分散是有目共睹的。你也不知道哪家厂商会突然找你说,我要收2块钱。你主动谈,又有好几千家厂商,也不知道找谁谈。这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。
当然,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,我们发现以前在PC行业积累的7000多个核心专利里面,有5000多个是发明专利,这涉及到无线通信、存储、智能动态管理、能耗管理等,而这些专利恰恰是智能手机在大量使用。
所以,我们现在的策略是,认真地评估在PC行业里面积累的专利。从这一点来说,我们也不至于那么悲观,不至于无从下手。这事得一步一步做。